杨万里与“武义三巩”的情缘

2023-09-13

武义发布 2023-06-04 18:01

图片


北宋末期的中原大地,良吏刘安世称得上一位杰出人物。他以直谏闻名,人称“殿上虎”“真铁汉”;他以邵雍、程颐、程颢等先贤之学传授学问,人称“元城先生”。


刘安世师事司马光,是司马光之学的主要继承人。后来自己创立了元城学派,主张“为学惟在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尺,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以行为贵。”


安徽濠州定远县令巩焘(巩庭芝的父亲),听闻刘安世是一个想做“元祐十全十美的人”,是一个想“在黄泉下去见司马光”的人。于是,他将在山东东平县长大的儿子巩庭筠、巩庭芝(字德秀,号山堂)送到了河北元城刘安世门下学习儒学。


大儒刘安世“以诚治学、以诚待人、以诚处世”的作风,也成就了日后巩庭芝武义明招讲院的学规学风。


建炎年间,高宗南渡。绍兴十七年(1147年)江西吉水县那个二十岁的杨万里,叩拜隐居安福县的名士刘安世为师。


图片


从刘安世学满一年,杨万里已是史学穷通《左氏春秋》直至《资治通鉴》;文章深究唐之李杜韩柳,宋朝欧阳公东坡先生等诸大家,且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刘安世十分欣慰,鼓励年轻人还得求取功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样说来,武义进士巩芝和诗宗杨万里都是刘安世大儒的门生,巩芝是师兄;杨万里是师弟,据史书记载应当无误。


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一代诗坛领袖陆游,对于巩芝和杨万里文学上的贡献有过评价。


陆游在为巩丰的母亲撰写的《杨夫人墓志铭》中评价巩丰的爷爷巩芝:“建炎南渡人物寖衰矣。而山堂巩先生庭芝‘经为人师,行为世范,德义之化,自家人始。’”


陆游又这样评价诗宗杨万里:“夜读杨卿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四百年来无复继,如今始有此翁诗。”“锦囊三千篇,字字律吕中。文章实公器,当与天下共。吾尝评其妙,如龙马受鞚。”“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历史记载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高宗南渡。


南宋建炎中,巩庭芝跟着北方中原巩氏族人,一起随高宗迁徙江南。巩庭芝到了江南是有奔头的,大哥巩庭筠在江南做官。


中原巩氏族群南下,沿途开枝散叶先后落户于江苏、安徽等地,进入浙江界后只剩下来自山东郓州须城且在族群中算得上学问最大的士大夫巩芝家族了。


巩庭芝的父亲巩焘,是北宋右朝议大夫梁彦通的二女婿。长子巩庭筠凭借外公梁氏保定县男爵以荫补官,北宋政和年间巩庭筠已是钱塘宰。


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婺州知州,后官至宰执(副相)的洪迈,其在著作《夷坚志甲》中用两篇文章:264个字的《钱塘老僧》和230个字的《九里松鳅鱼》,介绍了钱塘宰巩庭筠在杭州为民伸冤查处罪犯的二个历史故事。


建炎末,巩芝来到了京师临安,见过大哥后他没有在杭州停留。这位饱读诗书、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北方学者,他知道钱塘江上游有个地方“婺之武成”,决定去走一走看一看。


图片


芝在为由永嘉迁徙武成的隐士所撰写的《刘兖墓志铭》中是这样描写自己来武义定居的初衷:“游婺之武成,爱其山川之胜,因家焉。”他还提到:“予避地南渡,建炎末来为寓客······予后卜居曲湖。”武成县乃是武义县唐朝旧名。曲湖是武义东郊一个古地名。


芝定居武义曲湖村之后,生活安定。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来到了绍兴年间。那个时候,巩芝一家已是婺州武义“郡之著姓,邑之甲祖。”

中原巩氏南迁江南的一代也已经长大,他们或嗣攫科第;或结姻王公,生儿育女,成家立业。






芝的长子巩湘(1119—1191),字采若,号曲湖。十五岁中秀才即赋声课试中举,二十三岁进士擢第。历任永康县尉。任临安府录事参军。信州教授。差充二浙提举茶盐司幹办公事。添差通州抚州。任临安府推官,迁吏部郎中。转朝奉大夫,迁军器监,乞补外之湖州。后为明州长史直敷文,浙东提点刑狱公事,广东经略安抚使。官至龙图阁学士、中奉大夫。著有《乾道刍议》三十篇。巩湘娶本地刘氏(《东莱集卷十·郭宜人墓志铭》记载:次(女)适朝请郎尚书司封郎中巩湘)育有子三人,长子巩文林,知临安观察推官。次子巩岘,修职部郎,任抚州金溪县主簿。三子巩峤,奏补文林郎。
芝次子巩法,乡贡进士。据据与陆游同为枢密院编修官尹穑撰写的《宋故山堂先生墓志铭》记载:“省试不利,疾卒”。巩法娶了武义当地人杨氏。后来,巩法的长子巩丰(字仲至,号栗斋,别号睡翁)中进士(宋代诗人,官至临安知县提任左藏库奉祀)娶了阮氏续弦张氏。次子巩嵘(字仲同,号峒子),中进士(大理寺丞修举直秘阁出知尹州江西转运判官)娶了本地人何氏续弦高氏。

芝三子巩沅,据与陆游同为枢密院编修官的尹穑撰写的《宋故山堂先生墓志铭》记载:“少子沅,举进士,擢承议郎。”官至太中大夫(文散官名,从四品上)。


据《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记载:“(杨万里)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执掌一路盐茶专卖的官职)。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本路提点刑狱。”


据《宋史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孝宗三》记载:“广东安抚巩湘,诱潮贼沈师出降,诛之。”又据《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上·宋孝宗七》记载:“秋七月乙丑,诏知广州巩湘以任,帅阃备著效劳可除龙图阁令再任。”


上述《宋史》记载的历史故事,是淳熙八年(1181年)夏发生的事情。盗匪沈师聚众从福建越境进入广东梅州劫掠。杨万里紧急调集千余官兵驰援,从韶州、梅州追至潮州。杨万里率领官兵与广东经略安抚使巩湘率领的厢军(宋代驻州之镇兵)夹击盗匪,大获全胜,平息了三个多月的盗匪之乱。随后,杨万里、巩湘在广州城为将士报功请赏。


据《广东志书》记载:“广州府七月二十五日,郡人复游蒲涧,谓之访仙。”以文学负盛名的南宋右丞相洪适在《盘洲文集·张运知广州制》记载:“二广之区,五羊最大,药洲蒲涧,民有嬉遨之风。”


七月天广东城,巩湘(字采若)登门拜见了父亲元城学派的师弟杨万里,两人一起游览了蒲涧名胜,吟诗唱和。



杨万里七言律诗《和巩采若游蒲涧》,诗云:

南中道是岛夷居,也有安期宅一区。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

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

万壑松风和涧水,鸣琴漱玉自相娱。


陪同巩湘杨万里游览的会昌县知县曾丰(宋代文学家),也作《七月二十五日为广州蒲涧节巩帅相招坐上默营两诗》。

其一,诗云:

侵寻逾七夕,次第到中秋。

蒲涧广南节,熊车城外游。

杯盘收复出,宾主劝还酬。

痛为江山饮,离骚不读休。

其二,诗云:

石激幽泉响,风排古木号。

离城未多远,去地不胜高。

出处向来误,是非何处逃。

安期相领略,回首付儿曹。


来年正月广东城,巩湘再次登门拜见杨万里,两人又一起游览了广州元宵灯会。赏花灯,看狮舞,好不快活,以至于杨万里到了佛山还依稀记得那个雨天的元宵节。



杨万里七言律诗《石湾雨作得巩帅采若书约观灯》,诗云:

昨暮颠风浪打头,那知今日得安流。

元宵不为游人好,细雨先供客子愁。

病骨支离妨酒盏,诗仙招唤试灯毬。

书生薄命多磨折,乐事良辰判却休。


那个时候,巩湘在知广州任上,还主持重修了广东著名古建筑光孝寺。


曾丰(累官通判广州,知德庆府)撰写的、特为后世“考古者设耶”的《光孝寺重修笔授轩记》(见曾丰《缘督集卷十八》),记载了巩湘的功德:“府公巩湘,好施甚焉,建大阁于殿之左。”


不久,巩湘离开广州日子终于来临,他要北上赴京师杭州觐见皇上。那一天,曾丰设宴长亭相送,作诗一首。



《八月六日送巩帅邮亭上》,诗云:

有时夜燕归乘月,未始晨兴出戴星。

半载初逢迎送事,五更已至短长亭。


杨万里是宋代杰出的诗人,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五十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人称“诗宗”。


那么,历史上这么耳熟能详的文坛大人物,你知道他与武义才子南宋诗人巩丰有什么样的交集缘分吗?


绍熙元年(1190年)杨万里官江东转运副使,代理江东军马钱粮。


巩丰官江东提刑司干办公事。


江东府,巩丰有间书房,取《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之意,名曰:脩辞斋。


一个月夜,杨万里在江东府中散步,“行到长廊人寂寂,隔窗一点读书灯。”他十分好奇谁还这样勤奋读书?


杨万里于是进了脩辞斋,一看是青年才俊巩丰,便坐下来与他一起聊天。谈话间,杨万里得知巩丰原来是师兄巩芝的孙子,再一问又知道他还是巩湘的侄儿。于是,两人的话题就越来越投机。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只是,杨万里巩丰一老一小还在兴头上,继续谈诗论赋,探讨韵律,他们还谈论了老熟人朱熹、陆游。最后,话题转到名胜“翠微亭”,他俩各自选用了旧诗唱和。

杨万里颂曰:

西山落日浴长江,并贯清溪作一光。

千嶂围来天四合,孤城涌出水中央。

楼台玉塔云间见,杨柳金堤镜里长。

客子要穷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

巩丰接吟:

行迹年来到处希,独于岩壑有深期。

鹅溪道士能相属,请和空山木落诗。


当晚,“生涯一杯酒”,可巩丰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恳请杨万里为“脩辞斋”写点东西。杨万里满口答应,挥毫赠新诗。


《题巩仲至脩辞斋》,诗云:

人道庄周梦蝴蝶,我言蝴蝶梦庄周。

庄周解飞蝶解语,说向蝴蝶应点头。

脩辞斋中子巩子,年少诗狂狂到底。

蹇驴破帽冲达官,白眼清谈对馀子。

东莱一翁印斯人,世人皆憎翁不嗔。

为渠落笔三大字,政自不妨诗入神。


历史告诉我们,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对话,往往都会写入他们的著作中成为诗语,如杨万里的《诚斋诗话》。


杨万里常说:“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如山谷猩猩毛笔是也。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居武义明招山)事,其毛作笔用之抄书,故用惠施事。二事皆借人以咏物。初非猩猩毛笔事也。”


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是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后来,诗宗杨万里又给出了中兴诗人十五人名单,他说:“自(南宋孝宗)隆兴以来,以诗名者:林谦之、范至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夫。近时后进有:张镃功父、赵蕃昌父、刘翰武子、黄景说岩老、徐似道渊子、项安世平甫、巩丰仲至、姜夔尧章、徐贺恭仲、汪经仲权,前五人皆有诗集传世。”


回望历史,南宋武义人巩丰著有《东平集》(三千余首诗已轶)、《南紀集》五卷中的后集三卷以及《栗斋诗集》。巩丰凭借自己杰出的文才跻身于宋朝中兴诗坛著名诗人之列,着实让历朝历代的武义人倍感荣光。



作者:江似锦

编辑:朱嘉谡

二审:周礼芳

三审:吴景阳


阅读54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