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巩字考证:
巩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未见,只有巜左传》昭公十五年,曰:"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注:阙巩国所出鎧)。由此可知,商代已有"阙巩"这个地名,而且是能制作鎧甲的地方(1)。
阙巩(旧称巩县)现为巩义市所辖,处于郑州,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洛河下游一带伊洛河段西岸(近有康百万庄园景区),殷商时属召国管辖。而召国是商势力以外曾被压服的古国(2)。虽甲骨文发现考证已有5000多字,而能学朮识别研究认知的只有3000多个。但未见一例作为巩姓姓氏的巩字,这可能是有姓氏巩字的甲骨文尚未发现,或已出土但未辨别出来(3)。
二,巩字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已有三处见到:
<1>西周共王(公元前972年一前908年)时铜器《墙盘》的铭文中有巩字,研究者考释,这里的"巩"是假借字,即巩假借为恐,即巩同恐意。释周人从此不再恐惧狄虘(音楂)的侵略了(4)。<2>西周共和十一年(公元前831年)的巜师嫠簋》铭文载"师龢父乍,嫠叔市巩,告于王。惟十有一年九月初吉丁亥,王在周"。这里的巩字,郭沫若,容庚均释为"恐"(5)。
<3>西周宣王(公元前827一前782年)时铜器巜毛公鼎》铭文中,有两个写法不同的巩字,据郭沫若考释,其义不同,上之"不巩先王受命",孙诒瓖读为"丕巩"甚适。下之"永巩先王"当读为巜周官》大祝"五曰攻,六曰说"之攻。可见此两个巩字均非人之姓名或地名(6)。
见上述三件西周青铜器之铭文,虽说都有"巩"字出现,但均不是人之姓名或地名。
三.先周世系及周人建国
据巜史记.五帝本纪.周本纪》载,周人的先世自黄帝始,姬姓。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姓为先。黄帝卒其孙颛顼立,颛顼卒帝嚳立生弃。弃为尧舜农官(后稷)。后稷卒,子不窟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窟失其官而奔于戌狄之间(庆阳)。不窟卒子鞠立,鞠卒公刘立,公刘都邠,復后稷之业。据巜诗.大雅.公刘》载:公刘在邠地已有宗庙,社稷,军队,城邑,贵族,在夏末商初周人已建立国家。公刘卒子庆节立,庆节卒子皇僕立。皇僕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自庆节至古公亶父八世,处商代早中期,无什么作为。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戌狄常来侵扰,古公亶父决定从邠南迁到岐山以南的周原地区,国号周,邠人及附近的古国人众都来归服,古公乃改除戎狄之俗,营建城郭邑聚分别居之,仿商殷官制,封五官有司(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分别管理国家政事,得到人民的拥护,歌颂古公德政。古公亶有三子,长太伯次虞仲,少子季历,发现古公欲传位于少子,长次二子便逃到荆蛮(南方),以让季历。古公亶父卒立季历为公季。公季继承古公德政,笃于行义,得到各地人民的拥戴。公季文武兼备,才干超群且有谋略,能征善战,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古公翦商的事业中已显露锋芒。公季为发展周的势力,使岐以西及西北的戌狄有感于周人的"德政"而归服,有的向西北深处逃离,其东的程(咸阳北原一带)是殷较大的方国,公季率军灭程,又灭了戈国(泾阳),使两方国成为周地,扩大了领土,增强了军事实力。公季在此营建都城,作为继续东进的指挥中心。商王对周的强盛,既担心又奈何不得,只好采取安抚手段,与公季联姻,给予奖励,赐地三十里,命公季为殷牧师(畜牲之官),又命其征伐陕北,晋北黄河两岸的鬼方和土方及汾水流域的戌狄,都取得胜利。周人势力越来越大,殷帝文丁深感不安,遂杀季历。季历虽死,却在发展周人"翦商"亊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季历卒子昌立,为西伯即文王。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继承古公,季历之法则,行厚德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联结邻国,发展经济,确立典章制度,遂使四方贤达之士多来投奔,更有殷王故臣都来归之,使周成为四方诸侯之长。此时殷纣王已无力伐周,遂命崇国(殷王的忠实盟国)国君(在今长安丰镐一带)监视西伯昌,崇侯虎乘机向纣王诬告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现汤阴)。并杀长子伯邑考以威胁。被囚被杀使周国朝臣心急如火,姜太公谋营救必以辛国美女,骊戎和有熊氏的骏马,奇珍异宝献於纣王,纣王高兴道:"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立即释回西伯,并"赐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并给西伯说:"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进一步取得纣王信任,回到周原,先到歧都殷庙祭祀商殷的祖先,表示对纣王的忠心和有征伐诸侯大权的感谢。为使纣王放心,不住岐都而居于程邑休养,表示毫无作为。纣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史记.周本纪》云:"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長。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亊,周人所耻,何往焉,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西伯遂自称为王。巜史记.周本纪》注巜正义》云:"国相让后,诸侯归西伯者四十余国,咸尊西伯为王"。虞芮二国地处(晋南)东西交通要道,周若控制在手,便可以向东方畅行无阻的发展。西伯称王后势大遂向外扩张,首选西北犬戌及西边的密须国进行征伐,以巩固其后方,接着大举向东取耆国(山西长治),邘国(河南沁阳)和崇国(长安),又得到了同为姬姓的召国的支持(豫西之黄河南北之地)以及与蜀,汉,江,淮地区蜀人,楚人,吴人等南方诸国进行结盟,一致伐纣灭商。此时周王昌的势力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诗.大雅.文王有声》云:"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即文王灭崇后开始营建丰京。丰京位于长安与户县之间的沣河西岸。周王在此建都,既可控制东来西往的交通要道,又可以此肥沃的原野发展生产,且向殷地又靠近一些(7)。周王姬昌扩建了歧邑,程邑两个都城,又营建了丰京,为周国的发展和强盛做出了贡献。
文王卒武王姬发即位。即率兵会盟于孟津(豫),有戌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及各响应诸侯盟军与商朝七十万大军大战牧野(豫汲县)大胜。始建周朝,代天受命,丰,镐二京为宗周都城。武王前1045年大封皇族及功臣。太公望(相父姜子牙)于齐,召公奭(文王侄)于燕(子召姬克管理),周公旦(文王四子)于晋(子唐叔虞替补),封纣王辛子武庚于朝歌(安阳殷都),为监控朝歌及武庚专设"三监":西南封蔡叔度(文王五子)于鄘;东安管叔鲜(文王三子丿于卫;北布霍叔处(文王八子)于邶。封皇室十五,姬姓国四十。前1043年武王卒,十三岁成王诵即位,托周公旦(皇叔)辅政。三监不爽周公独揽大权,管叔更怨四弟掌权辅政。公元前1041年联合武庚和商汤徐奄十七方国叛乱,周公讨伐三年于公元前1039年平定。杀武庚,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废霍叔度为庶民。感到中原之地难以掌控,定在伊,洛水一带建成周都城洛邑。居王城巩邑也!前1021年成王卒,周康王姬钊即位,召公,毕公辅佐,才有了成康之治的成康盛世。
四,巩氏与周族的关系
从上述先周世系来看,周人的先祖弃,姫姓,为尧舜时的农(业)官,从晋南迁于邰(武功)距今约4300年,属原始社会的末期。从弃(后稷)至不窟七世,已难详考。从不窟由邰迁庆阳到公刘三世,公刘迁邠,发展经济,营建宫室,宗庙,社稷,城邑,军队,贵族,初建国家,时间相当于夏代晚期,距今约3700__3600年。从公刘子庆节至古公亶父八世,相当于商代早中期,距今约3600___3200年。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弃),公刘之业,发展生产,因戌狄常来侵扰,遂带领族人南迁至岐山之阳的周原地区。即"千渭之会坪"平坦肥沃("秦晋之好")之地,邠人及附近的他国之民都来归服,古公改戌狄之俗,营建城郭邑聚分别居之,仿殷制封五官,分别管理国家政事,施仁德政策,得到民众爱戴。从古公亶父经季历,文王至武王灭商,距今约3200一3028年。即是商汤的晚,末期。周朝从文王姬昌开始称王距今3027年,文王开疆扩土,"三分天下有其二",对殷王朝已形成包围之势。昌卒姬发承王位,继续发展经济,扩充军队,联络诸侯,作了大举灭商的充分准备。武王以周人为主的周军,联合八百诸侯的力量,一举完成了克商的大业。武王灭商后,立即釆取了多项治国安邦的措施,如:整修殷都朝歌以安民;打击反抗势力,杀恶制吏,继续讨伐负隅顽抗的殷商之属国,征伐与服周者七百五十一国;迁移部分殷之旧贵族于宗周地区(关中)以加强控制;灭殷商后的第四天,即在殷都朝歌举行周朝开国大典,宣布武王即天子位,以天命代殷的隆重礼仪,借以炫耀周为天命;实行分封制,即封兄弟亲戚有功近族,以蕃屏周。实封兄弟之国十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8)。据秦《世本.姓氏篇》曰:"巩氏,周王族大夫"。东汉王符巜潜夫论》云:"巩姓,周之世家公卿"。联系上述周人世系,巩氏先祖应是和周人同姓(姬),同族,同为王族,但不属王室。在王族中世代为公卿大夫之职。我先祖族众(一支或一门)一直跟随王室首领颠沛流离多次迁徙,[弃从邰(武功)迁晋南,又返,不窟迁庆阳,公刘庆阳迁邠(彬县)随古公亶迁歧山周原],随文王灭崇国伐须眉翦阙巩,取而代之留守阙巩为周制铠甲为伐商备武库,周定都于丰后,又紧随武王供铠甲东征灭殷,周迁都于镐。从西周建国实行封建制度以屏周室,经武王,周公,成,康实封(七十一国五十三姬姓)亲戚兄弟之国十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吾先祖有功受封应在其列。即阙巩国,以地为姓,由姬姓改巩,称巩伯国。所谓:"周之世家公卿",即我先祖在先周和周朝世世代代为公卿。公和卿不同。周分封按亲近功绩釆用公侯伯子男等级制度。周制"公"以太师(姜子牙),太傅(周公旦),太保(召公)为三公。卿据《周礼.考工记》曰:"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注六卿三孤为九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及少师,少傅,少保为九卿)。在古文献中有时为公,卿联用,为公卿,即三公九卿,并引伸为高位,高官之称。故"周王族大夫"就是说我先祖属周之王族,并在周朝内任大夫职。而大夫是什么职位呢?巜辞海》云:"三代之时,天子,诸侯皆置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级,位卿之下,士之上"。这就是说我先祖在先周和周朝时,有时为公,有时任卿,有时任大夫,要视其需要和能力而定。
大夫的职位有多种,有军职如晋之巩朔为上军大夫;周景王二年有巩成为当时的五大夫之一。还有公族大夫,如汶上县《姬氏志》载:"巩氏,系岀姬姓,周公族大夫,巩伯之后"。这里说明巩伯是周朝最早食釆于巩邑者,他的官职是周朝的公族大夫。公族是和国君(王)同族之人,公室(王室)是国君(王)的家庭成员。公族大夫简称公族,是周朝官名,在西周青铜器巜番生簋》[厲王时器(公元前857__前842年)],《毛公鼎》[宣王时器(公元前827__前782年)]铭文中都有记载。公族大夫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与巜左传》载巩简公"弃其子弟而好用远人"是一致的。这里巜姬氏志》所载可理解为巩氏族人曾在周朝当过公族大夫一职。
从巜左传》,巜世本》到二十四史的巜史记》巜姓氏考略》及其它文献中,见有巩朔,巩成,巩简公三个巩氏名人及江氏家谱世系载:四十四世:赢仲公,疆,谥端,公元前696年继位。配巩氏,生子锱。他们的活动时间均在春秋晚期的东周时代。江氏志谱只记载有巩家女为配,按周之森严的等级地位巩氏女应为王公贵族出身,按时间推算应在东周平王时代(公元前715年)前。为巩氏具体的最早人物记载,但没有详细描述。巩朔,巩成,巩简公的活动在公元前610年__前508年这102年间。属周匡王至周敬王时代。巩朔为晋大夫,卿;巩成为周景王二年时的五大夫之一;巩简公为景王末至敬王十二年时的大夫,卿。纪载具体内容如下:
巩朔祖:
《左传》鲁文公十七年(周匡王三年即公元前610年)曰:"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胥池为质焉"。巜十三经注疏》1860页
《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周定王十年,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曰:"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穀佐之;士会将上军,郑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嬰斉为中军大夫,巩朔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士季使巩朔,韩穿,帅七覆于敖前,故上军不败。"巜十三经注疏》1878頁。
巜史记.晋世家》鲁宣公十二年(周定王十年,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曰:"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晋使荀林父将中军,随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郑克,栾书,先穀,韩厥,巩朔佐之。"(与巜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所记略同)。(巜史记.晋世家》标点本1676頁)
《左传》鲁成公二年(周定王十八年,晋景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89年)曰:"晋侯使巩朔献斉捷於周。王弗见,使单衰公辞焉。........余虽欲於巩伯,其敢废旧典.......王以巩伯宴,而私賄之。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十三经注疏》1898页。这里周定王称巩伯。可能是沿袭先辈旧爵的称谓,表示既是爵称也是尊称。
《左传》鲁成公三年(周定王十九年,晋景公十二年,即公元前588年)曰:"晋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 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鞌之功也。"《十三经注疏》1901頁。
《史记.晋世家》鲁成公三年(周定王十九年,晋景公十二年即公元前588年)曰:"晋始作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骓,赵括,赵旃皆为卿。"巜史记.晋世家》标点本1678页。
《世本八种》中的清秦嘉谟辑補本卷五大夫谱记:周定王十九年,鲁成公三年,晋景公十二年即公元前588年,巩朔为晋大夫,与郤克,荀首,荀庚,士栾,赵同,韩厥,赵括,韩穿,荀骓,赵旃,郤至斉名,均为晋大夫。
巜左传》鲁成公六年,(周苟王元年,晋景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85年)曰:"晋师侵蔡.................(正义曰:是时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荀庚将上军,士燮佐之;郤錡将下军,赵同佐之;韩厥将新中军,赵括佐之;巩朔将新上军,韩穿佐之;荀骓将新下军,赵旃佐之)。巜十三经注疏》1903页。
从上述列举的资料可知,巩朔在巜左传》中五次出现,即公元前610年,597年,589年,588年,585年;在《史记.晋世家》中二次出现,即公元前597年及公元前588年;在《世本》中出现一次,即公元前588年。《史记》和巜世本》中出现的时间与巜左传》出现的时间重合,可见巩朔在晋国的活动时间仅 25年。从这些记载看,巩朔在晋国一直任高级军职,大夫和卿,参与过晋国多次的对外战争,并被晋侯所派出使郑国和周王朝。按典章制度周王不应接見,但看他的出身(巩伯国)及在晋国的地位,周定王破格设宴接見了他,定王称巩朔为巩伯,这可能是沿袭先祖伯爵的称谓,表示既是爵称也是尊称。(在文献中尚未查找到巩朔的家世,藉贯,出生地,上祖,父辈是谁都不清楚。但在当时以地为姓的情况下,他可能是巩邑巩伯国的人,而到晋国做事(当兵打工)的。特别是春秋,战国期间,有才干智谋,有能力的人跨国做事,周游列国是很频繁的)。
巩成祖:
巜左传》鲁衰公三十年(周景王二年,晋平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43年)曰:"五月,癸巳,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侫夫"。(注:五子周大夫)。《十三经注疏》2012页。
《世本八种》中的清秦嘉谟辑補本卷五大夫谱载:周景王二年,鲁衰公三十年,晋平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43年,巩成为周大夫,与尹言多,刘毅,单蔑斉名。(与《左传》所记相同)。巩成为周大夫,周景王二年为五大夫之一,景王指示主使杀其弟侫夫,罪在景王。巩成的活动时间在公元前543年前后,晚于晋国巩朔约42年。巩成的家世,籍贯,文献尚未查到,也可能是巩邑人,巩伯国之后,系周王同族之人,在周王朝做亊是很自然的。
巩简公祖:
巜左传》鲁昭公二十二年(周景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20年)曰:"巩简公败绩于京。乙亥甘平公亦败焉。"(注甘巩二公为卿士,皆为子朝所败。疏:简公,平公。正义曰:谥法一意不懈曰简,布纲持纪曰平。注:皆为子朝所败。正义曰:知为子朝所败者以传云败绩于京,故知是敬王党为子朝所败也)。巜十三经注疏》2100页。
巜左传》鲁定公元年(周敬王十一年即公元前509年)曰:"巩简公弃其子弟而好用远人。(注:简公周卿士。远人异族也)。《十三经注疏》2132页。
《左传》鲁定公二年(周敬王十二年,即公元前508年)曰:"夏四月辛酉,巩氏之群子弟贼简公"。(注:传言弃亲用疏所以败也)。巜十三经注疏》2132页。
巜世本八种》中的清秦嘉谟辑補本卷五大夫谱载:周景王二十五年,晋顷公六年(即公元前520年)巩简公为周大夫。周敬王元年(即公元前519年)始,至周敬王十二年(即公元前508年)被杀止,巩简公为周大夫。
巜世本八种》中的清秦嘉谟辑補本卷七上氏姓篇曰:"巩氏,周王族大夫,食采于巩以为氏,有巩简公。"(注:据《潜夫论.姓氏急就篇》上)。
上述巩简公的事迹在巜左传》正文中并不多,但在巜左传》的注,疏中却有较多的提及,因他是景王死后在众王子中由谁继承王位的内乱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具体记叙如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后,在众王子中立谁为王的问题,朝内发生争执矛盾。景王死前想立庶长子为太子,死后可让继承王位。但子朝有劣迹,不少人反对,想立王子匄继承王位。因此朝中形成两派,即以子朝势力为一派,史称子朝党,以支持王子匄的势力为另一派,史称敬王党。巩简公,甘平公,刘狄,单等为敬王党。各有军队,经过七个月的战争,最后在晋国出兵的支持下,拥立王子匄继承王位,是为敬王。在敬王朝中,巩简公为卿,甸内侯主持朝政。他认为历次王室内乱多因贵族子弟所引起,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多重用异族贤达之人,而不用贵族子弟。因此遭到众贵族子弟(包括巩氏子弟在内)的反抗,群起杀了巩简公。巩简公秉性忠贞,执法严峻,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不谋私利,却遭恶势力所害。
前述巩朔祖的活动时间在公元前610年___前585年共二十五年。巩成的活动时间在公元前543年左右。巩简公的活动时间在公元前520年一一前508年。在这102年间古文献中出现这三位巩氏名人,分别在周朝及晋国任卿,大夫等高级别官职,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无从考知,但他们都是巩氏族人,巩伯国之后裔是无疑的。由王子朝之乱到简公被害,十几年间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原居于巩邑的巩氏族人,为避难逃至他乡,遂产生了后来分布在山西,河北,陕甘及山东河南的巩氏后人。巩朔一直在晋国为官,春秋时晋国的地域辽阔,随着时代的变迁,巩朔后裔分散各地的情况比较自然。而简公祖后人投鲁南迁较为普遍,故山东河南较集中聚居。
从巩氏人口分布也可看到一斑,山东有十万之多,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各约四万余众,内蒙,黑龙江三万左右,四川,安徽,辽宁,浙江,云贵,湖北,新疆各地一万族众。
注释:
(1)巜十三经注疏》2078页。 中华书局 1983年。
(2)杨东晨:《周人秘史》92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
(3)a王宇信:巜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中国社科学出版社 1981年。
b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
(4)尹盛平主编:巜西周微氏家族青铜器群研究》 文物岀版社。 1992年
(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上海书店岀版社 1999年
(6)《郭沫若全集》考古编8
(7)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周本纪》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9年
(8)《十三经疏》1817页。
二0一八年八月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