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巩氏文化研究总会网站
文章详情
【红色记忆】李先念与巩德芳(连载三十三)
刘少鸿
2023-07-08
1983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著文《纪念巩德芳同志》,深切缅怀陕南游击队领袖巩德芳。李先念在文章中说:“巩德芳同志是陕南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和他相处的时间不长,可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非常深刻。每当我想起1946年中原突围的艰难岁月,就想到他。他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高尚风格,给了我们转战到陕南的中原军区部队很
大的鼓舞和教育,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巩德芳同志离开我们30多年了。
今天我们纪念他,就要继承和发扬他的革命精神,为改变他战斗过的陕南地区的面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中原突围北路主力部队与陕南游击队会师后,李先念在与巩德芳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充分信任以巩德芳为代表的陕南地下党和革命武装。他要求中原部队的干部,关键是要和地方干部团结起来,和睦相处。以巩德芳为代表的陕南地方党组织和游击武装、人民群众也全力协作配合,共同开创局面。在组建边区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时,李先念将许多陕南地方干部都安排在重要位置。如根据地的核心区的第二分区,就是由西北局来的刘庚任地委书记,陕南游击队的巩德芳任司令员,薛兴军任专员。中原部队的干部都是副职。第三分区的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也是由原商洛工委书记、陕南游击队政委王力担任的。李先念回到延安后在向中央报告中说:"五师与陕南党的结合,当时解决了很大问题,将起很大作用。"
李先念当时的随行参谋肖健章回忆说:留仙坪会师后,李先念曾和巩德芳、夏世厚两位同志进行了一次十分重要的谈话。夏世厚是中原军区第二纵队第37团团长,突围路上一直担负着保卫中原局和军区机关的重任,被称为中原军区的“御林军”。两军会师,确定创建豫鄂陕根据地,首先成立的是第二军分区,李先念亲自主持,让巩德芳担任司令员,夏世厚任副司令员。巩德芳说,夏世厚是正规军团长,资格老,打仗有经验,应该请夏当司令,自己当副司令,搞好后勤和地方工作。李先念说:“你是这一带的农民领袖,人民群众很信任你。为什么信任你呢,因为你是共产党,你在陕南是共产党的代表。夏世厚的部队叫你指挥,你当司令员,夏世厚当副司令员。他带的37团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叫你指挥,叫你去管,你还有几百人的游击队,你有这么多的部队,你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司令了,要不了多久,你这个司令就要威震陕南了。”李先念还给巩德芳具体讲了整合力量、组织队伍、打游击、打保安团、打正规军的方法。鼓励他说:“你是这一带的农民领袖,对当地的情况熟悉,群众信任你,你才真正地有资格当司令员。”又回过头对夏世厚说:“你要尊重巩司令员,要很好地合作,有了他,就有饭吃,有衣穿,部队的一切慢慢都有了。当地群众相信巩司
令,现在暂时还不相信你这个夏司令,他是群众的代表。”
夏世厚表示一定服从巩司令员的领导,当好助手,团结起来,战胜敌人。
李先念突围进入陕南后,由于连续转战,过度劳累,胃病复发,马不能骑,路不能走,巩德芳亲自安排游击队掩护,独立大队大队长田申荣和副大队长刘兆英亲自抬担架,护送李先念往返丹江南北,会见部队指战员,指挥各方行动。在各部安排就绪后,由于身体过度虚弱,遂决定暂时脱离部队,到民间一边养病,一边隐蔽指挥。隐蔽休息的地点,都是巩德芳一手精心选择和安排的。在留仙坪时,主要住在张孝仓家。张孝仓是巩德芳亲自发展和培养起来的忠实可靠的依靠对象。巩德芳还通过关系,安排其当了国民党留仙坪乡副乡长,利用身份为游击队做事。他家在比较偏避的小王庄,比较幽静安全,李先念就睡在张家堂屋的柜盖上。张孝仓后来在敌人的反扑中被逮捕杀害,敌人还残忍地当面摔死了他的孙子。转移到北宽坪后,巩德芳先后安排李先念住过3个地方,每处最多不过3天,主要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先是在大河面王院的王汉儒家,后来又转到姚吉乔的累华寨。姚吉乔是北宽坪民团团总,巩德芳的老朋友和统战对象,二分区商洛县建立后,姚吉乔就任副县长。其儿子姚恩慈是共产党员,从陕北回来后就在巩德芳部下任队长。累华寨位于商县北宽坪镇东二三里处。据险设寨,居高临下,视野广阔。第二地委书记刘庚陪同李先念在庙内隐蔽休息,外面一切活动由巩德芳和姚吉乔亲自操办。几天后,为方便就医治病,又将李先念转移到李家沟王洞家。白天在王家厨房休息,晚上住在对门坡上看庄稼的庵棚里。巩德芳还请了一位可靠的当地民间医生给李先念诊脉看病。并弄来鸡和鸡蛋、洋芋粉、大米蔬菜等,想方设法改善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李先念身体大为好转。在此期间,根据地的创建工作也得到全面开展,取得了重大成果。9月下旬,李先念到丹江南大峪沟里的封地沟,会见了陕北来的汪锋。9月24日,在封地沟主持召开了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会后,根据中央的指示,李先念和任质斌准备动身前往延安。
李先念是中央委员、中原军区司令员,是中原突围的主要指挥者。他的安危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着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是否最后胜利的大事。经过反复考虑、上下协商,确定秘密走关中,由地下党护送。一切准备后,汪锋同巩德芳、夏世厚带部队护送李先念、任质斌等,经北宽坪、大荆、腰市,一直护送到洛南、渭南、蓝田交界的厚子镇,转由地下党护送,通过地下交通线安全回到了延安。
安全送走李先念后,巩德芳更是牢记李司令员的嘱咐,全力以赴投入到保卫和坚持根据地的斗争之中。1947年1、2月间,豫鄂陕军区主力部队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先后,挺进豫西,北渡黄河,抵达晋西北解放区休整。成立中共陕南工委和陕南游击指挥部,领导地方武装坚持陕南游击战争。任命巩德芳为工委委员、指挥部司令员。巩德芳接到军区从豫西鲁山派人送来的信后,毫无怨言,说:“请转告汪政委,我知道了。请党委放心,我一定把工作搞好。”2月下旬,巩德芳和王力在丹凤县寺坪天桥山开会。形成了统一认识,认为坚持根据地斗争,是区党委交给工委和指挥部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坚持根据地的斗争。同时决定,巩德芳和王力分别负责丹江以北和丹江以南的地区,组织和指挥游击队和干部编组、转移,保存实力,坚持斗争。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巩德芳操劳过度,终于病倒,行动困难。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动,便于执行工委和指挥部
决定
,
巩德芳决定分头行动,部队由中队长梁升元带领活动,自己身边只留6名队员,隐蔽于条子沟豹子洞养病。
巩德芳在豹子洞住了7天7夜,由于生活条件极差,又得不到必要的医治,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此危难之时,棣花许家塬中医许佐善将巩德芳接到家中,隐藏于红薯窑里,为其治病。住了4天后,考虑到外面已有风声,又转移到姜家岭姜老四家。此时,为掩护主力北渡而率队西进牵敌,在白家庄被敌包围打散后,只身突围的副司令员薛兴军找到此处,见到生命垂危的巩德芳,向他汇报了面临的严峻局面,并准备想办法为巩德芳治病。巩德芳充满革命感情地说:“不要请医生了,我不行了。我死后,一切担子
都压在你的肩上。
将来革命胜利,请你告诉党组织,我没有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实在于心有愧。
”并满怀信心地鼓励战友:“敌人的疯狂是暂时的,革命的胜利一定要到来。
商洛一定要红起来。
”
1947年3月23日,巩德芳与世长辞,终年38岁。
巩德芳病逝后,薛兴军、刘彭勃、巩全照等将巩德芳遗体秘密安埋于姜老四家门前地里,并将整块地种上蓖麻,犁遍耱平,消除痕迹。敌镇公所自卫队长孙益俊仍千方百计找到掩埋地点,惨无人道地掘坟挖尸,将巩德芳的头割下来向其上司报功。巩德芳的首级被悬挂于商县西城门示众。接着,敌人又抄了他的家,杀害了巩德芳的妻子、父亲、伯父。堂兄巩德彦、弟弟巩德胜都是年轻时期就投身革命的共产党员,也先后被敌杀害。巩德芳一家7人为革命献出生命,真可谓满门忠烈。
巩德芳虽然去世,但他的光辉业绩却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国家主席李先念的深切怀念与高度评价就是对他的最大褒扬。
丹江河畔,巩家湾高耸的丰碑,是商洛儿女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象征。
阅读164
分享
写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