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运会到迎新晚会,在带给同学的每一次巅峰体验背后,都有着学生工作者们为之努力的身影。从策划到执行,从摄像到流程安排,每个细节里,都体现着他们的认真与负责。这一次我们与校学生会副主席,前英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巩晗,那个在每次活动中不断@所有人的工作者,进行了一次对谈。
七年如一,因为热爱
对大多数人来说,学生工作或许都是忙碌和辛苦的。在最开始的新鲜褪去后,仍然对此抱有热情的人并不多。而巩晗却告诉我们,这件事,她坚持了七年。从初中接触学生组织开始,到高中担任主席,再到大学,从未中途放弃过。面对我“学生工作是否无趣,你会不会厌倦”的疑惑,她说,忙是真的,但是绝对不会单一。每次活动所需要考虑的东西,出现的挑战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绝不会重复无趣。而成功参与完一次学生活动,那种成就感一定会激励到你,让你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或许有人觉得,把心血投入学生工作是件不太聪明的事。如果用量化的方式来看,用同样的时间来学习,会直接看到上涨的分数;来实习,会得到相应的工资和实习经历。功利一点地想,学生工作所能得到的会不会太过单薄?巩晗则告诉我,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无论怎样分配时间,都出自个人的考量。对她来讲,学生工作带来的收获的确很大。情商、眼光、自信心,看事情的角度,大局观,她能感受到这些软实力和自己的成长的提升。比如在面对一个热点事件时,她不会跟随舆论倾向随便就下定论,而几乎是习惯性地去考虑第二种可能。她说,每个人的言论都有几率影响到另一个人,我们理应清楚这份传播效应并为它负责。
正能量加持,收获满满
她真的是很正能量的人,我在她的身上很难看见“丧”这个字。加入了三个组织,却没有任何辛苦和忙不过来的表述,只是笑,说:“鲁迅先生那句话太老套了,但我还是要说,时间真的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作为主席,肩上的担子很大,但她却没有产生想放弃的心理,例如一开始想实行团学改革的时候,其实有怀疑过,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理解和接受。后来她选择了沟通,遇到问题就一点点磨,一点点去解决,顺着往下做,慢慢就有了结果。她说,很多问题其实都源自于人和人的对接不良,而沟通真的是非常有力的武器,即使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至少也能让你明白问题在哪。
她眼中的学生会,就是服务大家的组织。或许有些人会对它有一些误解,但其实学生组织是真的能够帮到大家的。她记得刚过去的广外第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有140份提案,都是根据同学们根据自己本身实际所提出,由校学生会联系学校职能部门进行跟进和反馈。而曾经引发同学们热议的“断网时间延后一小时”,就是第十一次校学代会上的提案成果之一。
“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信任我们的。”她说,“我们也一直在进步。”因为认识到对于学生干部的通识培训以及对于同一个组织成员的素质拓展是多么重要,所以即使在没有先例,他人并不是全都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她也将这项小改革坚持了下来。并且和管理层一起一次一次的针对不足之处探索改进,精益求精。慢慢地,大家也都意识到了素拓的魅力所在和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会举办活动并不是为了举办而举办,而是为了真正的让同学们有所受益,真正的服务到同学,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而有些活动可能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但我们很清楚同学们只要走近一点,深入一点就会大有收获,所以也会通过一些推送宣传、奖品吸引等小方法,与同学们增加互动,吸引大家来。”
因为不想同学们错过那份收获,所以哪怕最开始不被理解也没关系。秉持着这份理念,她是一个真正在服务着同学的学生工作者。
点点寄望,与你言说
最后我们照例问她,有没有什么想跟大家说的话。她立马为校、院级学生组织招起了人,“希望大家都来参加学生工作!!大学嘛,总要过的跟以前不一样一些。学习自然是最重要的,但是课本之外也有很多新事物等待你去发现。而学生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去接触,去实践的机会。”
巩晗说得对,每个人都可能影响另一个人。因为这次的采访里,她积极、努力、认真的态度,就感染了我。
而我希望,这份与巩晗的对谈,能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