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宅旧事——慈善家乐春喜婶

2021-12-20

从小就听巩宅村里老人讲过春喜婶的事,修路,盖凉亭,助渡船,做了不少公益事。那时候对这些事的费用没有钱的概念,只是觉得这个本房的长辈气量好大,了不起。

201.jpg

    ( 九间头老房,春喜故居)

202.jpg

(七间头故居门楣上书:慈善家乐。虽巳模糊,还可以辩认)


后来才慢慢的了解到,春喜婶姓徐是本县履坦人,叫什么名字已经无考了,《曲湖巩氏宗谱》载:春喜 道光丁末(1847年)正月十七生,光绪丁亥(1887年)七月卒。先娶夏嘉畈李逢时次女,李氏病逝后继娶徐氏。

李氏生四个儿子,二个女儿,徐氏并无儿女,春喜病逝后,徐氏操持家业,热心慈善。以前巩宅村西南方向到泉溪有条老路,约三里长左右,因为是田埂路,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对当时靠肩挑推车走路的行人来说,是极不便的。春喜婶捐钱铺了石板,在水沟上架了小石桥,并在三村交界处捐建了个凉亭。(这些石板路由于和泉三村发生矛盾,全村四个生产队村民出动,全部拆了回来,仅留下本村境内一部分),凉亭也没有了。小时候去项宅还坐过的渡船,也废弃了,只有她捐建村里的洗水塘石板路,如今还在。

古时交通不发达,也没有今天的机械设备,基本依赖人力,这些石板1米左右长,40厘米左右宽,厚约7厘米,买这么多石板,还要运费,加铺设,既使是按现代先进的工具,便捷的运输来计算,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她捐助的还远不止这些。只是靠田租收入,靠种田地收入。勤俭节约却对公益事业慷慨大方。九间头住宅是春喜爷爷宗盛公建造,春喜的长子青钱继承家业,同样热心公益,春喜婶一次次捐款做慈善,离不开儿女们的支持。

203.jpg

( 洗水塘石板老路)

205.jpg204.jpg


时人 颜耀庚撰文赞春喜婶: 孺人徐氏,秉性醇贞。夫君先逝,节比松筠。勤俭持家,井臼必亲。桥亭道路,野渡育婴。捐金助田,靡不赞成。异日请奖,旌表其门。适居修谱,护国舌耕,谨述数句,贻留后人。是对春喜婶生平事迹的总结。

民国二十九年九月,浙江省政府赠旌匾:慈祥在抱!

时间一晃八十年过去,春喜婶遗嘱留给曾孙汶泓的500把(约8.3亩)祭田,在解放后被收归集体,巩氏宗祠和祠堂所有的坟山林地,祭田也被收归集体所有,田地契字据,匾额,也被烧毁。

古往今来,家族的兴衰总是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封建的宗族思维,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解放后巩氏人口数量增加,也要归功于土地改革。不管是在什么社会,行善积德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人们不会忘记。

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以德善传家延绵远长。春喜婶年轻守寡,面对世事无常,她不遗余力积德行善修功德,不管是为造福后人,还是个人修行。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虽未至,祸已远之。今天我们看到七间头大门口门楣上那:“慈善家乐"四个大字,虽然模糊不清了,却已作了最好的说明!



2021年4月21日夜,荣一


阅读102
分享
写评论...